BOB体育时下,人们在使用媒体这一概念时,指向往往不确定、不统一。媒体有时指文字、声音、图像,有时又指向期刊、图书、广播、电视,有时更是暗指纸质、数字。在阅读或论述相关问题时,各自有各自的理解,不同对象的属织在一起,很是费解,甚至造成歧义!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学术界对媒体、媒介和媒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含混的定义,单独看起来每一种定义都是完整而面面俱到,但应用起来,理解就是五花八门。为此,我试图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谈点个人看法。
媒质即媒体的材质,如石碑、竹简、纸张、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生物存储器等,其中也可以分为模拟媒质和数字媒质;
媒体是承载媒介的载体,如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游戏、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其中基于模拟媒质的称为传统媒体,基于数字媒质的称为数字媒体;
如果按照这样的界定来理解,在论述的过程中就不容易以特定“媒质”的媒体来指代一般媒体,媒体这个概念就可以“脱离媒质”而存在。如果与媒质关联起来的话,就应该表述为“纸质媒体”“纸质期刊”或者是“数字媒体”“数字期刊”。媒体也就可以承载、汇集多种媒介。数字期刊可以是图文并茂加视频,是因为媒质改变和技术发展使媒体变得更加丰富。(作者:大良)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学(或新闻学)的两个术语。所谓术语,就是各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俗称行话。每一个术语都有确切的含义。
媒介是个普通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媒介的含义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苍蝇是传染疾病的媒介。在相关专业领域使用媒介时,它就变成专业词汇了,也就是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信息传递领域,媒介是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新闻广播等,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在绘画专业领域,媒介是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如混合颜料的油(油画颜料用)、胶水(胶质颜料用)、蛋黄(蛋彩颜料用)等。用这些媒介还能使颜料与画布、画纸等相粘结。①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由硬性工具、软性工具和中性工具组成的复合工具系统。②例如,组成报纸媒介的硬性工具是版面。报纸版面是利用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编排手段,并由标题、正文、图片、报头、报眼、报尾等版面元素编印出来的有规格纸张;组成报纸媒介的软工具包括采编、印制的程序、规则和方法;组成报纸媒介的中性工具就是语言文字等符号。对于电视来说,组成电视媒介的硬性工具是指录制声像的技术设备、发射台和接收机等;软性工具包括录制声像的技术和技巧、发射和接收的程序、规则和方法;中性工具就是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系统。
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社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作为社会组织实体,新闻媒体的有形构成要素是人、财、物。其中人员是核心要素,没有人员则不能构成社会组织;其次是资金、技术设备等物质要素。新闻媒体是被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是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组织目标将人们的行为联合并协调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每个新闻媒体都有确定的组织目标,其中的每个成员也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每个新闻媒体都有特定的组织系统、技术结构和运行机制;每个新闻媒体都要运用权力和领导行为,依靠决策和沟通来推动新闻媒体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新闻媒体无论是内部运行,还是与社会环境系统的交流,都是有结构的整体性的组织行为。
任何术语的使用都要求规范化,就是必须按照术语的确切含义正确地使用它。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混同现象。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中,没有注意把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严格地区分开,这样会引起使用上的混乱。这里把有些书中的论述抄录于下: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从词义分辨,媒介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传播的渠道、工具,如电视节目的播出和接受设备、报纸的物质形态等。其二,指传播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等;
传播媒介有时也称媒体,专指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等。新闻媒体,特指专门用于交流、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仅包括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新闻电影、通讯社等六种传统新闻媒介和正在发展的新媒体。
其实新闻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属于工具;新闻媒体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社会组织机构。两者不宜混同。
第二,错位现象。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人们对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使用,常有错位的现象。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媒体广场栏目,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各大报纸登载的新闻作品(包括新闻评论和新闻摄影),也就是电视读报,在内容上并不涉及报社等新闻媒体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改为媒介广场较为恰当。再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媒体速览栏目,也是向观众介绍报纸的新闻作品和新闻评论作品。这说明人们在实际使用中,把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用法搞颠倒了,应该使用新闻媒介的地方不恰当地使用了新闻媒体,产生了使用上的错位。
还常听到平面媒体的说法。其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组织,是不能分为平面或立体的。也许说平面媒介还能说得通,平面媒介主要指报纸。
第三,简称失当。现在流行的情况是,人们把新闻媒介简称为媒介。这样简称是不恰当的。媒介是个普通词汇,正如本文前头指出的那样,它的使用是很广泛的。媒介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称为新闻媒介。新闻媒介是有确切含义、有所特指的新闻传播学术语BOB,因此,在使用中必须加上新闻这个限定词,以标明与其他媒介的区别。
同样,把新闻媒体简称为媒体也是不恰当的。媒体一词在《信息技术词典》中,把它界定为:(1)在通信中指通信介质,是用于载送信号的媒介。在局域网中,一般是指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缆等;在无线扩频网络,是指自由空间;在远程网络中,通常是指同轴电缆、普通电缆、光缆以及传播微波信号、卫星通信信号和激光的自由空间等。(2)泛指承载信号的固定或可移动载体,如软盘、光盘、磁带等。③《现代传播技术》对媒体的界定: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我们所指的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声音、图像(静态的照片和动态的电影、电视和录像)、动画等,都可以称为媒体。④
在新闻传播学里,新闻媒体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组织,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媒体含义截然不同。所以,为了避免混乱,应当在媒体之前加上新闻这个限定词。-
②齐振海:《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第15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我们有许多文章在谈论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传媒融合,但仔细看来,他们谈论的是同一回事。其他如媒介管理、媒体管理、传媒管理,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传媒素养等说法也是如此。这些词的混用,正反映了传播学科的年轻,也不利于讨论的深入,有必要加以厘清。
汉语地区从西方引进传播学词语时,对medium和其复数media有的都译为媒介,有的都译为媒体或传媒,后来的使用中也因地因人而异。如media literacy一词,在我国台湾地区译为媒体素养,我国香港地区译为传媒素养,中国大陆译为媒介素养。有时在同一篇文章里,这三词相继出现,但所指相同。为便于交流沟通和学科发展,窃以为可让这三词各司其职。
“媒介”在一般使用中,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各种中介,在传播领域中,一般与英文的medium相对应,指传播内容,或者说信息(广义上的)的物质载体。包括体语、服饰等实物媒介,击鼓、语言、军号、广播等声波媒介,烽火、信号灯、电影电视等光波媒介,包括书信、电话机、传真机、喇叭筒、情况简报等人际、群体、组织传播媒介,书、报、刊、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传播媒介。
(2)抽象的类名词,即传播媒介的总和。如我们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可利用“媒体”的“体”字,由“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介的集合体,即某一种、而非某一个大众媒介。如某家报纸,某种类报纸,报纸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这也是有约定俗成基础的,如我们说“第四媒体”、广告的媒体投放,我们不会把电话机、传真机等称为媒体,也不会把一本书称为媒体。
“媒体”一般对应英文单词medium的复数media,但又不尽然。Media是所有媒介的复数,而不仅仅是大众媒介的复数。如麦克卢汉的代表作之一《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 of Man,1964),这里的Media就不是仅指大众媒介的复数,故不能译为媒体或传媒。
“媒体”在过去仅指大众媒介的集合体,而现在新媒体与非大众媒介也融合在了一起,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中,既有许多大众媒介,也有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媒介。
“传媒”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媒体或传媒机构(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传媒机构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媒介)的简称,也可以是它们的统称。我们说传媒知识、传媒产业、传媒发展、传媒竞争,都指大众传媒,包括其中的媒介、媒体和机构,但不包括电信工具如电话机、电信机构如中国电信等。
为便于区分,在仅指大众媒介、媒体和传媒机构这三者之一时,尽可能使用更具体明确的“大众媒介”“各种媒体”“传媒机构”等。
如此区分后,我们可以更为准确地讨论一些问题。如“媒体融合”,仅指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的融合;“媒介融合”则范围更广,可指现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传媒融合”则既包含大众媒介、媒体的融合,又包含传媒机构的融合。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一词较多地用于大众媒介,媒体、传媒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在移动传播、非大众传播的比例和问题日益上升的当今,媒介一词也可被更多地使用。如“媒体素养”仅指大众传播媒体方面的素养(当然新媒体中融有非大众媒介),“传媒素养”还包含媒体机构,“媒介素养”则可包含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现在可比以往更多地使用。媒介经济、传媒经济等词的使用也是如此。
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传播介质,但传播学泰斗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又惊世骇俗地提出: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第一部分就提出的,也是被探讨和争论最多的。笔者与麦克卢汉之子埃瑞克共事时曾问:您父亲为什么用这么“酷”(Cool),或者说不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令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费这么多脑筋来理解。他说,他父亲早年是研究诗人莎士比亚的BOB,认为有些丰富的含义只有用诗的语言才能表达。
确实,一图胜千言,诗句也能如此,文学形象的内涵甚至会比作者的原意还丰富。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笔者对“媒介即讯息”的解读是:
1.一种媒介可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如语言成为文字的内容,文字成为书信、传单的内容,书信、传单成为报刊的内容。现在报刊、广播电视都成为了新媒体的内容。媒介要效力强、影响大,可通过被另一种媒介作为“内容”。
2.各种媒介影响、创造着相应的内容。如没有电视就没有电视报道、电视转播、电视剧,没有新媒体就没有博客、微信内容和微电影。
实际上一种媒介还会改变其他媒介的内容,如广播之于报刊,电视之于报刊和广播,新媒体之于报刊和广播电视——许多报纸新闻正在深度化,许多电视节目正在现场化,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3.媒介本身也能成为一种讯息,反映、标志着某种社会、某种时代、某种时代的人,预示着新的世界,甚至比任何媒介内容更深刻地反映和影响世界。
麦克卢汉做过一个比喻:媒介是窃贼,我们是看门狗,媒介的内容则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他提醒我们要注意媒介本身,不要仅仅关注媒介的内容。(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自左至右阅读的拼音文字、印刷媒体,培养了人们条分缕析的,线性化、逻辑化的思维,并形成分门别类的科学和崇尚权威的氛围;整体全息览视的象形文字、影视媒体,培养了人们总体完整的,非线性、形象化的思维,并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和综合把握的医学;立体自由传播的多样符号、网络手机媒体,培养了人们发散跳跃的,包容性、创意性的思维,并形成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和多元化、娱乐化的社会趋向。
在电子媒介时代,传、受信息的方式转向类似于部落时代的全息传播。例如看电视时,人们对信息是全息摄入,与部落时代很相像,而不同于阅读时逐一地、线性化地进行。人们对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几乎同时知道,并产生共同的情感。人们几乎都记得某一重大事件发生时自己在哪儿。因此人们像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
而且在电子媒介时代、尤其到了互联网时代,线性思维、演绎逻辑、阅读时的空间私密、信息充盈的感觉,都逐渐让位于电子时代的相反状态。思维方式更像部落时代:非线性化、逻辑性不那么强、更自然本能BOB。麦克卢汉说,虽然他几乎始终反对这种变化,但这种趋势不可逆转。
麦克卢汉于1980年就去世了,而互联网技术仅在1969年刚刚萌芽,广泛使用是他离开这个世界10年之后,可见他的超前,人们又重新认识他的思想,全球掀起了新的麦克卢汉热。以他命名的研究所延续至今,成为传播学多伦多学派的中心。
“新媒体”又是个广受争议的概念。有人说这是个伪概念,任何媒体刚出现时都是新媒体。有人说传统媒体只要内容新,就是新媒体,数字媒体只要内容旧,也是旧媒体。有人则用数字化、多媒体、无限容量、无限时空等许许多多定语来界定新媒体。
窃以为,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可多媒体和双向互动传播。如此使用这个词,至少现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可帮助我们谈论、研究这个经常要说起的特定对象。
1.性能特点,主要为两个“无”、两个“多”:无限容量、无限时空,多媒体、多重方便。
2.应用特点,主要为四个“与”:综合与扩散、虚拟与多元、自由与自主、方便与互动。
3.功能特点,主要为:(1)个性化带来新功能。网络上的大众传播也可进行微内容传播BOB,满足个别化需求,产生“长尾效应”。这使信息和广告等宣传可更加分群化、精准化。(2)远程化带来新功能。可进行远程群体传播,开展网络调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3)自由和自主带来新功能。如带来传播多元化、平等化、平民化,使公民新闻、公民评论大量涌现。又如带来网络监督。通过媒体进行监督,这在有些地方并不新鲜,在另一些地方则还较新。在中国,网络监督特别火爆,据统计,2010-2012年,反腐案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事件数量是传统媒体的2倍。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当指非专门传播机构的、主要由公众自主参与而形成的,以用户创造内容、可多对多传播交流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在线媒体,包括博客、微博、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内容社区以及个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它们不同于传媒机构化的媒体,然而有些个人参与者的背后也有个团队,组织机构也可办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BOB,这些可属于广义的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又被译为社交媒介,当指从古至今基于社交网络的各种传播媒介,除了电子的,还包括书信等。某些社交媒介被连续、广泛扩散,就有了公开、广泛传播的媒体性质。
社交媒体,英文也是social media,现在特指基于电子社交网络的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虽然微信的朋友圈、交流群大都不是公开、广泛传播的,但通过一再转发也可相当于公开广泛传播,具有媒体性质。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早于社交媒体,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相对于机构化媒体而言,主要从传者和内容生成来看,便于把握其内容特点;后者则不论是否传播机构所办,主要从传播渠道来看,便于把握其传播特点。
文章千古事。“写作即成长!”“写作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写作教程”(微信号:writer-CN),学习写作技巧。内容权威,来源可靠。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