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体育在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之际,11月30日上午,“广东与中国红色摄影”作品暨文献展览在东莞市岭上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7日。
今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在革命年代,东莞大岭山被称为是“东纵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先烈英勇斗争,用鲜血和信念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此次“广东与中国红色摄影”作品暨文献展览,集结了沙飞、石少华、郑景康、赵烈、吴群、朱汉等奠定中国红色摄影史的广东红色革命摄影家的珍贵作品,以及叶挺、邓发等革命家的诸多重要摄影作品,同时还展出了精心收集的部分摄影实物及文献。为了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此次展览还专设并完善了以东江纵队为主的华南抗日游击部队文献专档,以呈现中国红色摄影与广东革命史的紧密关系。
本次展览还得到了东江纵队战士的后人王勇劲、虞耀华、刘思东、卫平、黄茵茵等人的热心支持。他们提供了部分珍贵文献和照片,进一步丰富了展陈内容。11月30日上午,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之子王勇劲,原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康华之女虞耀华,原东江纵队军需处处长刘展明之子刘思东,原东江抗日游击队政治指导员黄业之女黄茵茵等老战士后人还亲临现场出席开幕式,共同重温照片里的红色记忆。
王作尧之子王勇劲先生说:“看到这些老照片让我想起东江纵队的战斗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我父亲在战争年代也曾经用徕卡相机记录历史瞬间,留下了宝贵的照片。现在再次看到他的照片时,我感到非常欣慰。”他说,这次红色摄影展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举办意义更不一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珍贵的影像中得到精神激励,去创造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原新华社亚太分社社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表示:“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观这个展览的。因为这些红色摄影家首先是革命家,如果在战场上没有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他们就不可能留下这种珍贵的影像。摄影的作用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替代的。”
在岭上美术馆2号展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将历史瞬间定格在光影之中,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红色摄影事业,是中国解放区摄影事业的简称。广东是中国最早传播摄影术的地区之一,在中国领导的“红色摄影”体系的建构、发展过程中,广东革命摄影家群体作为骨干与中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奠定中国红色摄影史的四大摄影家中,沙飞、石少华、郑景康三位均为广东人。
在此次展出的众多经典红色摄影作品中,《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拍摄于1938年春,地点在河北浮图峪古长城,是中国红色摄影奠基人沙飞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照片展现了中国军队在长城上英勇抗敌的场面,一经发表,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信心。
广东大埔籍战地记者邹健东,也是中国红色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此次展出的《我送亲人过大江》正是他的代表作品,拍摄于1949年4月22日扬中至丹阳江面。照片里,年仅19岁的颜红英与家人一道摇橹划桨,运送战士渡江去作战。如今,这件作品已经成为渡江战役的经典画面,成为军民团结一心的重要见证,永远定格在历史画卷上。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江南体育、策展人杜江表示,粗略计算,首批红色摄影开创者21人中,广东人有9位,约占43%。广东人在“红色摄影”甚至中国早年摄影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华北的摄影事业主要也是由广东人开创、领导、发展起来的。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东莞大岭山镇也是一块红色热土,这里不仅是东江纵队的重要策源地江南体育,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国百年奋斗历程在大岭山留下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成为绵延不绝的红色记忆江南体育。
大岭山镇党委委员叶淑帆表示,曾生、王作尧、杨康华、黄业、刘展明……为了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独立,他们在大岭山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用鲜血谱写出东江纵队的光荣历史,唱响雄壮的大岭山之歌。“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红色文化进一步活起来、走出去、传开来,用艺术方式创新地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力量。”
近年来,东莞市大岭山镇持续擦亮“一红二源三香”特色文化品牌,围绕东莞建设“七大文化”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加强对红色遗产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树立大岭山红色品牌,着力将大岭山打造成东莞市乃至广东省唱响红色主旋律的红色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让“东纵精神”在年轻一代中薪火相传,让红色血脉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原人民摄影报社长,著名摄影史学者司苏实代表展览策划主办单位向大岭山图书馆赠送文献作品《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东江纵队战士后代刘思东向岭上美术馆赠送其父亲刘展明拍摄的《边纵后勤人员行军途中 》;卫平赠送《广东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电台部分人员合影》,他的父亲是合影的成员之一。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