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PP电子游戏试玩平台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BOB体育appAI图像持续“造梦” 摄影与真实何去何从

2023-02-14公司动态

  BOB体育app1月26日,在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一场特殊的影像展览在以色列阿什克伦开幕。展览中,你能看到一家人在冰天雪地里躲避战斗机的追击、小男孩趴在窗口凝视马路上驶过的坦克、小女孩逃亡成功后绽放的笑颜的画面,这些图像故事感十足,乍一看像油画,实际上却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照片”。

  在非营利机构的帮助下,19名二战犹太大屠杀幸存者成为这场AI展览的主角。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用语言描述自己童年亲历的大屠杀场景,工作人员使用AI工具Midjourney根据其中的关键词绘制相应的图画,将老人的记忆可视化。

  最近,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它似乎能回答人类的任何问题。而在绘画、照片、视频等媒介相继出现后,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保存记忆的最新视觉手段。

  去年下半年开始,以Lensa AI为代表的几款人工智能图片编辑工具在多国走红,掀起了一股AI头像风潮。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应用程序经过计算后创作出插画或是游戏原画风格的头像,通常颇具艺术性。

  说“通常”,是因为“翻车”的案例也不少见。有网友说,自己得到的AI头像仿佛“人工智障”,有的甚至连人种特征都变了。

  记者也在国内一款工具上进行了尝试。上传4张面部正面照片并支付6.6元后,AI经过11分钟的运算,产出了50张头像照片。50张图中,大多数看起来跟本人关系不大。五官能看出是自己的几乎只有1张,而且眼珠变成了蓝色。也许素材数量足够多的话,结果能更令人满意。

  这些头像都比真人精致和漂亮许多,这不禁让人产生思考:人在镜子中看到的已经是自我美化过的自己,滤镜进一步提升“美颜”,而AI头像则直接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面部形象。自我形象的塑造与呈现,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真实。

  更多的人用AI进行艺术创作。2021年1月面世的DALL·E,是最早的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图像的AI工具之一,与ChatGPT同属于OpenAI公司。如今它已经进化到第二代(DALL·E2),在画质上有了很大提升。

  DALL·E2根据文字描述绘制画面,同一场景可以展示现实主义、儿童插画、素描、水彩、波普等多种风格。在画面中添加或移除物体时,DALL·E2能够兼顾到物体光影、纹理、反射关系的变化。如你在描述中加入“35mm镜头拍摄”,它能模仿35mm焦段的拍摄效果。提供一张《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它甚至可以为这张名画自动填充一个想象的背景。

  类似的AI生成图像工具还有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Nightcafe Studio等等。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生成图像,有少量的免费创作额度。

  在艺术创作之外,人工智能还有一些更具人道主义精神的应用,帮助人类重新联结情感。同样是立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照片项目,谷歌软件工程师丹尼尔·帕特 (Daniel Patt)开发的名为“从数字到名字”(Numbers to Names)的AI网站运用面部识别技术,匹配老照片中的面孔,帮更多犹太家庭找到当年的亲人。借助AI影像复活逝者,让生者重温亲人的音容笑貌,国内外也有很多先例。

  在Stable Diffusion的界面中,文本框后面“发送”键的位置,写的是“造梦”(Dream)。人工智能生成图像,与梦一样,都是不曾真实存在的场景,却又引发无限遐想。

  缺乏“人情味”,是人工智能受到的最多的批评之一。开头提到的犹太大屠杀AI影像展览,被《以色列国土报》批评是“扭曲了历史”“虚假的结果令人费解”,因为图像中的人物面色红润、衣着得体,孩子还能吃到土豆,不符合当时的状况,这体现了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同理心和感受力。文章作者纳玛·瑞巴(Naama Riba)表示,多年来表现大屠杀的文艺作品很多,但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这场AI展览让人忽略了大屠杀背后的真实证词和遗留证物,显得十分冷漠。

  早在2019年,一个AI生成假脸的网站就引起不小的轰动。网站名为“这个人不存在”(,BOB体育app每次刷新,就会显示一张全新的、不存在的面孔,如同照片一样高清。算法对海量真实照片数据进行学习,利用“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源源不断地制造新图像。BOB体育app

  AI能生成如此逼真的图像,来自于对真人面部照片的大量收集。这其中触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是行业内所担忧的。DALL·E2的官网上就声明,他们已经利用科技手段防止用户生产真人面部的逼真图像,其中也包括公众人物的面孔。此外,暴力、仇恨、色情、政治等内容也是被服务器过滤掉的。

  作为开源工具,Stable Diffusion允许生成名人图像。同时它也提示用户“用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方式”来使用工具,若输入不当内容,会默认触发安全过滤系统,导致产出“模糊”(blurred)的图像。

  但一些AI工具的用户条款也遭到诟病。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用户同意Lensa AI的条款后,意味着授权它无偿分发和使用个人照片,可识别的个人信息有流露到第三方的风险。如果大量的个人数据与面部识别技术结合,就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土壤。可很少有用户能完整阅读近万字的条款内容。

  AI工具造成的困扰远远不止这些。在一些面部识别项目中,有色人种的面部识别结果往往不太准确;有女性用户批评Lensa AI生成的头像身材更加纤细,把自己“性感化”了;还有人上传衣着得体的照片,却得到近乎裸体的AI头像。

  另一方面,AI图像工具也为用户提供了版权上的让渡。2022年7月20日,DALL·E宣布,用户对在该平台上创作的图像拥有完整的商业化权利,包括重印、销售和商品化。人们可以用文字生产无穷无尽的虚拟图像,BOB体育app以满足艺术创作和商业的需求。

  AI创作的作品,已经骗过了摄影比赛评委的眼睛。就在上周,据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一张人工智能生成的冲浪“航拍照片”赢得了由一家电子设备零售商主办的摄影周赛的冠军,创作者是悉尼的一家人工智能艺术工作室Absolutely. AI。“照片”中的海滩景色和冲浪者,都是不存在的,它的逼真来自与对网络上数百万张图像的学习。BOB体育app这可能是史上第一张赢得摄影比赛的AI图像。

  比赛结果公布后,这家工作室立马出面澄清身份,并退回奖金。他们表示:“这么做是为了证明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即人工智能技术能通过最终的评比。”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杰米·希森斯(Jamie Sissons)曾经是一名电影制作人,也获得过摄影和电影制作的奖项,但他承认,自己的AI作品质量已经胜过了人工作品。

  虽然这个摄影比赛谈不上有多专业,获奖的作品也带有一些营销意味,但这为业界提供了警示。在未来的摄影比赛中,评委不仅要判断照片是否进行了过度后期处理,更要鉴定它究竟是不是相机“拍”的。

  在新闻事件中,AI图像的影响力也在扩大。在最近的土耳其和叙利亚大地震中,一些AI创作的逼真现场画面广为传播,不少人把这些图片当作真实照片转发。一名埃及评论员转发了一张希腊救援队员在废墟中抱着小女孩的照片,后来删帖,并称自己不知道该图片是经过“数字更改”(digital altered)的。评论区的态度一分为二,有人称画面虽然不是真的,但仍然具有人道精神,也标志着两国友谊;也有人说,这张图片是“完全捏造”,而非“数字更改”,不能接受艺术性图片被作为真实影像传播,尤其是在灾难背景下。

  去年秋天,我国西南地区山火肆虐,几张火场的AI图片在社交网络上“病毒式”传播。多数人转发时都未发现或未求证图片的真实性,其中一张还被官方媒体用作海报图片,并标注“非新闻图片”,和几张现场新闻摄影的海报放在一起。

  这些AI图像迎合了当时许多网民的情绪,但也被不少人批评是“陈词滥调”“美化灾难”。同样是艺术创作,人们习惯新闻宣传中使用漫画等形式,但AI图像却饱受争议。它们的区别或许在于,作品是否真正经过人脑的处理。

  技术带来了新的转折,使得“好照片”与“好图像”的界限正在消融。一张在家里完成的合成图像也可以承载万千读者的情感和希冀,甚至能满足更多需求,成为一张完美作品。人们的关注、感动、敬意、呼吁,诸多复杂情绪聚合在一次次转发行为中,至于画面的真实与否,可能并不是首要考虑的要素。

  而坐在电脑前的AI图像生产者,在某些瞬间取代了摄影记者的角色。在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时代,摄影记者在第一时间记录并发布突发事件的现场照片已是奢望,如今又受到AI在画面质量和情感丰度层面的挑战,这或许是一种全新的职业危机。

  芬兰摄影师安迪·卡普宁(Antti Karppinen)使用AI来生产商业水准的人像摄影作品,一开始他会亲摄人物,但他所拍的素材是用来作为AI的学习材料。实拍之外,人物的照也作为素材,为AI图像合成模型提供进一步的训练。集齐约20张素材照片后,摄影师使用不同的AI工具,最终生产出想要的肖像效果。

  在这种操作流程下,摄影师变成了人工智能工具的导师和编辑。这些肖像看上去毫无瑕疵,但总让人觉得过于“丝滑”,合成的痕迹比较重。这不免让人发问:人类对肖像的要求,是否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技术会不会引发更极端的体相焦虑?作为事实依据的照片,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吗?

  在新闻领域,AI主播、AI稿件配音也早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新闻摄影似乎还难以被人工智能改造。摄影记者必须在场。如果AI想要成为摄影记者,它要学会自行到达新闻现场、理解新闻点并找准拍摄对象、征求拍摄许可、采访拍摄对象、根据现场调整拍摄参数和角度、BOB体育app拍出达到发稿要求的高水平照片,以及应对某些紧急情况等等。它能否真的像人脑一样思考,像人眼一样观察,深刻理解事件本质,在“决定性瞬间”按下快门并为之匹配真实的图片说明?如果真的让AI代替摄影记者到达现场,毫无疑问,我们现存的新闻职业伦理也将受到挑战。

  法国著名摄影杂志Réponses Photo在最新的3月刊封面上使用了Midjourney创作的AI图片。如果不是特意提及,很多读者难以发现。这看上去是摄影对人工智能图像的一种接纳,实际更像是敲响警钟:区分真实图像和人工智能图像已经非常困难,摄影师的地位并非难以撼动。

服务热线:400-376-49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PP电子游戏试玩平台
产品中心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第三系列
第四系列
第五系列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电话:400-376-490
手机:13883807169
邮箱:www.haibo666.com
传真:+86-360-95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4 pp电子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587号-1